统计称我国留守儿童超5800万 与父母聚少离多

2014年01月16日03:40  人民网-人民日报

  1月16日,2014年春运拉开大幕。各大城市的车站广场上人流明显增多,在城里辛苦务工了一年的人们,将要背着重重的行囊,踏上回家的路。家在遥远的那一边,那里有白发苍苍的父母,梦里无数次出现的妻子和孩子。

  春运折射出当下中国乡村常见的图景:田野里劳作的多是老人和妇女,孩子们大多被父母留在农村……城镇化的步履匆匆,每年大约有2.5亿农民工进城务工,带来日益严重的农村“三留守”(留守老人、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)问题。

  “三留守”问题本质上是人口的城镇化

 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,他们普遍面临着“爸爸妈妈在哪儿”的问题。据统计,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在5800万以上,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,缺乏监护和关爱,很多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、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,学习受到影响。而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,也容易陷入精神空虚、老无所依的困境。

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,农村“三留守”社会问题的出现,既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,也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直接相关。“由于地区发展差异明显,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跨区域的、离土离乡的转移。这些农村劳动力实现市民化相当困难,往往是青壮年劳动力只身外出务工,无法举家到就业地生活。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差,住房和子女上学等难以解决,客观上必然形成农村‘三留守’问题。”

 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认为,农村“三留守”问题本质上是人口的城镇化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,到2020年,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、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、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。“相信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,农村‘三留守’问题会逐步解决。”张红宇说道。

  健全“三留守”关爱服务体系更迫切

  在张红宇看来,“解决‘三留守’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真正城镇化,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城市市民,统筹解决进城农民户籍、住房、社保、子女教育等问题,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居乐业”。

  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举家迁移到就业地生活,让吸纳农民工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,是一个长期过程。李国祥说,当前,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,建立健全农村“三留守”关爱服务体系,显得更加迫切。

  “农村留守老人、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,分别有不同的需要,应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,通过政府扶持和因势利导,尽可能地弥补已经缺失的家庭功能。”李国祥说。应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,加大上级政府转移力度,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。有条件的地方,基层政府应直接组织农村“三留守”关爱服务。通过健全农村社会管理,直接地或者督促公共医疗卫生、文化和学校等单位及时地向农村“三留守”群体提供缺失的物质生活服务和人文关怀。

  专家表示,健全农村“三留守”关爱服务体系,不仅要解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吃饭、看病问题,而且还要为他们提供娱乐文化、教育培训等服务,丰富其精神生活。

  建美丽乡村,让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安居乐业

  “统筹解决农村‘三留守’问题,还要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。在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和市民化的同时,也要让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,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。”张红宇说。

  李国祥则表示,要让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安居乐业,必须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解决“四化同步”中农业“短腿”问题。通过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,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,让农民也能够共同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,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,逐步消除工农差别、城乡差别。

  “既要推进城镇化,也要加强新农村建设,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。”李国祥建议各级财政应向农村教育、卫生、交通、信息网络等公共设施倾斜,使农村也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务。

(原标题:“爸爸妈妈在哪儿”(政策聚焦))

分享到: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农业部:积极研发转基因慎重推广应用
  • 体育意杯本田首球米兰3-1 足总杯曼城5-0晋级
  • 娱乐黄秋生否认婚外情报道 斥记者性幻想
  • 财经业内称房企年终奖增三成没问题
  • 科技独家对话中移动与苹果掌门人
  • 博客苗炜: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调查显示7%男大学生有过男男性行为